你的年龄睡多久才合适跑步到底伤不伤膝盖

文章来源:膝滑膜炎   发布时间:2018-6-7 14:31:20   点击数: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然而据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睡不好的人那么多,你是不是其中一个?

睡不好,会发生什么?

1吃太多

假如你一天不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那么你更容易变胖,之后也更难减肥。

你觉得疲惫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会需要碳水化合物来继续工作。你熬过通宵之后,第二天不仅需要咖啡因的支撑,你还会大量摄入糖类。

长期睡眠不足会使瘦素(leptin)水平降低,却使饥饿素水平升高,让你的饥饿感更强烈,也让你变得更胖。即使只有一夜睡眠不足也会使饥饿素水平升高,让人更加渴望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情绪暴躁

女性比男性更易受睡眠不足的影响,假如女性睡眠不足,起床后的态度也会更暴躁、更愤怒、更加咄咄逼人。主要是由于激素波动,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失眠。

长期睡眠不足还会让人缺乏警觉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也会缩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也难以一心多用,言语记忆能力也会下降。

经过测验,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在判断力和冲动控制方面,会出现更多认知能力问题。

3易生病

一晚高质量的睡眠,能让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当我们睡觉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进行夜间巡视,查看体内是否存在病原体。睡觉时,我们的身体会清理细菌和病毒。

如果你的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你患感冒的可能性也会是其他人的3倍。

4变丑

除了隐性问题,睡不好还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会让你变丑。

据英国萨里大学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内就会有种基因功能改变,涉及新陈代谢、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垃圾睡眠VS好睡眠

“垃圾睡眠”的五大表现:

1、看电视、听音乐时会睡着。

2、强迫自己按“点”睡觉、起床,但这“点”总在改变。

3、自然醒后,强迫延长睡眠时间。

4、晚上不睡,靠白日或双休日补觉。

5、工作压力大,晚上需加班,但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会立马睡觉。

好睡眠的尺度:

睡眠量的需求,是由醒来感觉神清气爽决定的。

1、能在10-20分钟入睡,入睡时间长期小于10分钟(入睡时间长期大于30分钟则为失眠)。

2、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如小便),又能很快在5分钟入睡,直至第二天早晨。

3、夜间睡眠无惊梦,做梦醒后很快忘记。

4、早晨睡醒后精力充沛,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无疲劳感,工作效率高。

5、睡眠中没有或很少噩梦、异常行为等。

你的年龄睡多久合适?

最理想的睡眠长度是7~9小时,每个个体所需时间可能在此基础上有增有减。保证睡眠习惯是很重要的。

建议:假如不得不小睡一下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些技巧。要么睡上25分钟,要么睡上90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还有,下午三点之后不宜小睡。

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导建议。

出生至3个月龄的小婴儿,需要长达14至17小时的睡眠。

1岁至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1至14小时睡眠。

6岁到13岁的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保持9到11小时睡眠。

14岁至17岁的青少年每天应当睡8至10小时,处于青春期的人需要更多睡眠。但即便如此,一天超过11小时的睡眠时间也会对健康不利。

对于18岁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每天7至9小时的睡眠最佳,6小时或10小时也行,但少于6小时或多于10小时都不推荐。

而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新指南提供了7至8小时的睡眠时长建议。有些老年人只睡5小时,通常他们起得很早,但白天一直在犯困。

有些人的睡眠时间虽然长期低于建议睡眠时长,但他们却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个体差异的确存在,衡量睡眠是否充足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第二天你是否感觉很清醒,精力充沛。

身体真正需要的是放松

印度瑜伽大师萨古鲁说:身体需要的不是睡眠,而是放松。

如今,人们辛苦地做每件事情,在大街上、地铁里、工作场所甚至公园里,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人们以紧绷的状态生活。不论是走路、说话还是工作,人们往往不能轻松愉快地去做,而这些行为会造成更多的伤害而不是健康快乐。

“不要和生命打仗,你不是要对抗生命,你就是生命本身。只是和生命同步,你就会发现你能够轻松地过好它。保持健康愉悦并不是一场战争。

做一些让你享受的事:玩游戏、游泳、散步等。如果你除了吃薯片之外不喜欢做任何其他的事,那才是问题!否则,以轻松的状态做事,这不是个问题。”

最快最简单的减压方法

放下烦恼不仅对大脑好,对身体也好。最快、最简单的减压方法就是呼吸,若大脑氧气充足,我们想害怕也难,但很多人都不会呼吸。

你可以试试以下四种呼吸方式:

①随着自己的呼吸走,慢慢吸气,慢慢呼气,不改变原有的呼吸速度和深度。感受空气依次进入你的鼻腔、喉咙、胸腔、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尽量地把呼吸保持绵长,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时,回到你的呼吸,对自己说“思考”,然后让思绪回到呼吸上。

②延长呼气。试着在吸入下一口气前,将肺部的气体全部呼出去。每次呼气都更慢、更长、更加完整。

③吸气,心中默念4下;屏住呼吸,心中默念7下;呼气,心中默念8下。重复10次。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减轻焦虑情绪,帮助我们“回归自我”。

④风箱呼吸:浅浅地通过鼻子呼吸,尽量地快速。这个呼吸练习可以更有精力,注意力更集中,助你清醒,增加肾上腺素。

大家可以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做做这些练习。排队时,堵车时,等待文件下载时……呼,吸。这样你就一直在提醒自己,不断回归自己,扎根于当下。呼吸让我们处在当下。

每次呼吸都是一次提醒,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让我们又一次找回意识,清醒,启发,自在。

都有一种“跑步百利唯伤膝盖”的说法。经常跑步是否容易导致关节炎,也一直有争议。

不过,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医学权威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ofOrthopaedicSportsPhysicalTherapy,JOSPT)在刚出炉的年6月这一期上,给这个争议的话题画上了一个句号。

《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指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但对于普通健身跑步的人来说,跑步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

图片来源:《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

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

《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得出的这个结论,来自这一期的一篇荟萃研究——《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健身跑步、竞技跑步与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

荟萃分析是指科学家们系统、科学、全面地评估许多针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论文,把那些质量不高或者不符合条件的研究去除掉,再将那些高质量的研究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整合评估,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建议。

这篇研究由一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士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负责,从25项总计12.万人的研究中,选取了17项总计11.万人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研究发现,只有3.5%的健身跑步者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不论男女都是这个数据。那些喜欢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10.2%的人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那些参加竞技跑步的人(包括经常参加竞技比赛和专业水平的运动员),膝盖或者髋部关节炎的发生率稍稍比普通人高一点,但也不算特别高,为13.3%。

研究人员指出,长年的健身跑步——10年,15年,甚至更久,是一项健康锻炼,对膝盖和髋部的健康有好处。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膝盖和髋部的关节炎风险将提高。而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也会引发关节问题,建议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

大多数关节炎与运动损伤相关

浙医二院关节与运动损伤科主任戴雪松说,他看过了《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的这项最新研究,对结论很认同。

戴雪松主任解释,很多人认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对膝关节有损伤,索性不运动,减少关节软骨磨损,以为这样就能保护关节。实际上,这是个误区。

“打个比方,汽车并不是说停在车库里不开,就是对车子的爱护。而是要经常去使用它,如果长久不用,车子反而容易坏。”

戴雪松说,人体的关节也是一样,经常运动,能让关节软骨经常受到适当的刺激,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关节滑液才能在关节内到处流动,起到润滑和提供营养的作用。相反,如果长期不运动,关节内的滑液无法充分流动,起不了润滑剂的作用,而且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会日渐萎缩。久而久之,关节就失去了保护,关节损伤的几率自然会增高。

医院骨科主任、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毕擎也认同这个研究结论。

他说,关节炎由多种因素引起,排除免疫系统和其它不明原因引起的关节炎(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炎等),大多数是与运动有密切相关。

平时不运动的人突然活动(你偶尔跑一下,搬个东西什么的总需要吧),骨骼、肌肉、韧带、软骨等结构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可能不足,往往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只要不过度,对关节的血运、软骨、韧带和肌腱的营养都有帮助,相比较而已,关节损伤和关节炎的概率可能会低一点。

跑完步膝盖疼和关节炎有关吗?

毕擎说,很多人跑步后膝盖疼痛,其实是平时锻炼太少,所以偶尔跑一下,髌前压力过大(髌骨即膝盖骨),造成一定的酸胀和疼痛。这首先是一种关节水肿。如果不注意休息、保养,会造成关节损伤。

浙医二院关节与运动损伤科副主任医师吴浩波说,导致膝盖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半月板损伤、滑膜炎、髌腱炎、髌下脂肪垫炎等。跑步后膝盖疼痛,往往是因为运动强度超负荷,引起关节的软骨和半月板的损伤。

“每个人膝关节的骨骼强度、肌肉力量、体重、下肢力线、髌骨高度等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运动强度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膝关节只能耐受20公里持续奔跑的运动量,却非要跑30公里,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吴浩波说,当然,人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轻微的疼痛和损伤,通过休息保养,自身会修复。不过,如果长期超负荷运动,膝关节的软骨来不及修复,日积月累就会积劳成疾,可能导致局灶性的软骨软化、破裂。软骨无法修复,就会引起关节退变,诱发膝关节炎。

他说,适当的运动能让关节得到锻炼,关节的韧性、抗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作为关节与运动损伤科的医生,吴浩波说对病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关节一定是在运动中康复的。

“我们建议关节损伤的患者出院后,一定要遵循医生的计划,按时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在运动中恢复关节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地躺在床上静养。如果回去后还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反而不利于恢复。”

减肥的女孩也最容易伤膝盖

戴雪松说,他在门诊中,接诊到因为跑步锻炼过度而导致的膝关节损伤的病人,每个月都有10多例。而且有两个时间段这类病人比较集中。

一个是在每年的春夏交替的时候,主要是一些想要减肥的女性。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因为天气马上要热起来了,衣服也要穿得单薄。不少女孩子为了快速减肥,就会去健身房里拼命跑步,恨不得一夜之间把身上的赘肉甩掉。”戴雪松说,有些女性在跑步机上跑得时间很长,运动强度很大,结果伤了膝关节。

另一个时间段是每年长跑赛事的前后,来就诊的主要是一些参赛者,以男性居多。这些患者往往是为了比赛做准备,锻炼过度,导致膝关节损伤。

“其实对没有运动基础的普通人而言,并不适合那种运动强度非常大的跑步运动。一个人如果平时如果没有跑步运动的习惯,一下子剧烈运动,身体是难以负荷的,往往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戴雪松说。

健身跑步要注意跑前热身和循序渐进

医院麻醉科医生薛迪富是圈子里出名的长跑达人,是“杭马永久号”最年轻的跑者。

他说,自己跑步已经有10多年,跑过40场以上全马。“平时一周跑3-4天,膝盖不太有感觉。跑山或者跑完马拉松的时候,膝盖会有点酸、有点疼。我有时候还是比较追求成绩的。不过,我身边那些普通跑步锻炼的人都没事。”薛迪富说,跑前加强肌肉锻炼,跑后注意休息,可以有效避免和缓解膝盖疼痛。

公司职员张源40岁,是二胎奶爸,隔一天跑一次步,每次跑1小时,10公里左右。一直都是这样,很有规律,坚持了五六年。

他说,自己跑步纯粹是为了身体健康,很少参加比赛,所以速度也不快。“跑步习惯了。膝盖、关节什么的,都不疼的。那些膝盖疼的人,可能是刚开始跑的,运动姿势不对的,体重过大的,或者运动过量大的。”

戴雪松提醒大家,对于普通人来说,跑步锻炼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

1、锻炼前,一定要先进行热身;

2、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尤其是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不要想着在短期内达到过高的目标,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量力而为,千万不要超负荷锻炼。

点击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mlm.com/ystl/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