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王本旋,5上大堤保家园武汉临

文章来源:膝滑膜炎   发布时间:2024/2/25 15:31:30   点击数:
 

7月22日上午9点,刚结束8个小时夜班巡堤工作的王本旋,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单位。他是长青街团结社区书记,社区大小事都挂在心头,“常规工作还得开展,不敢耽误,中午休息一会就行。”

现年55岁的王本旋,有着37年的防汛经验。、、、、年,他先后五次登上汉江干堤东西湖段,在沙嘴段、慈惠墩段、胡家台段参与防汛抗洪巡堤查险,守护堤后家园。

夜间岗老将出马

巡堤查险准备充足

“这几晚我都整夜在汉江堤上巡查,年纪大点经验多点能多干就多干点。”每天晚上12时到次日8时,是任务较为繁重的巡堤时段。王本旋把最“困难的班次”安排给了自己。

有着多年抗洪经验的他依然准备得特别充分。每天晚上,他都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汉江干堤慈惠墩段2号哨棚值守点位,带着手电筒、雨衣、雨鞋、对讲机、交接班值班记录表、各队员联系方式登记表等。一到哨棚就先去江边标记实时水位,第二天再查看,进行对比。

与他一起值守的队员贾彬告诉记者,在夜间值守的8个小时里,王本旋几乎一刻都没坐下来。他在巡堤坡段上来回走动巡视,时不时到迎水面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堤外有没有裂缝、树根处有没有松动,堤内有没有渗水、涌水,“夜里风大,既要观察水面浪花,也要注意树干摇晃。”

谈起防汛巡堤技巧,王本旋张口既来。除了要加强堤内观测,保持土堤的干燥,更要重视堤外水面观测,特别是老鼠洞或者蚂蚁洞,都在最高水位附近。水位过高,淹没洞口,就会翻水,水面冒泡形成出水点,出现散浸险情,甚至管涌险情。“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这些洞,带队巡堤时就得手把手地教。”

汉江边习水长大

上堤防汛毫不畏惧

年,长江、汉江流域普降暴雨,江水上涨,彼时刚满18岁的王本旋在慈惠农场工作,跟着沙嘴大队的抗洪队伍就匆忙上了大堤,一两百人在汉江干堤沙嘴段驻扎了一个多月。

忆起当年防汛的点滴,王本旋脸上洋溢着笑容,笑着说自己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干什么都冲在最前面。

王本旋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下水去收用于灌溉农田的取水泵船的锚。堤上年轻小伙子多,都争先恐后地想多出点力。他自幼习水,水性极好,没有救生衣,光着身子就游到江中间,取回沉在水底的船锚。

他介绍,当年的防汛条件十分艰苦,堤面还是碎石路,也没有雨衣雨鞋,都是打赤脚站在水里,走在岸上就穿半胶鞋,“那时在堤上能有白花花的老面馒头吃、几分钱的汽水喝,就很知足。”王本旋说,现在的堤面铺起了20多公分高的水泥路,巡堤也有了盒饭和泡面。

战场上火线入党

抗疫抗洪冲在前头

年抗洪结束后,王本旋受军人作风感召,于次年10月参军入伍。由于军事技能突出,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阵地上“火线入党”。年,越军全部撤出柬埔寨,中越边界线基本回归平静,王本旋也于当年光荣退伍。

“退役军人身子硬,扛得住事。”年特大洪水时,正值青壮年的王本旋在华中电焊机厂一人肩挑三职,兼任科长、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作为党员代表发挥带头作用冲在最前,他带着厂里的30名工人组成防汛抗洪青年突击队,在汉江干堤慈惠墩段日夜值守3个月。

汉江干堤在年后经过系统整险加固,土堤基本没有问题,减轻了后续这些年的防汛压力。年,王本旋调到长青街参加基层工作,第二年就作为第一批防汛队员负责全街防汛工作。

防汛抗洪冲在最前面,疫情防控时期他也一样。王本旋目前任职的团结社区紧挨着舵落口大市场,是长青街最大的社区,疫情防控任务极重。

为了做好辖区居民的居住情况调查和体温检测记录,他每天挨家挨户敲门询问,一天下来要走2万步。

在疫情最吃劲的那段时间,由于每天走太多路,导致膝关节出现滑膜炎,他就拄着拐杖忍着疼痛继续工作,在单位睡了60多天沙发。

现在,防汛巡堤值守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王本旋已经能轻松应对,“江边认真巡堤,社区抽空走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mlm.com/ystl/14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