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膝盖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经常行山的人,膝盖多而不少的会有些情况。结实健康的膝盖,是户外生涯的前提与保障。
膝关节结构复杂,运动幅度大,在下肢的支撑、蹬地等活动中承受挤压、拉伸、旋转、剪切等多种负荷,易产生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在需要克服复杂多变地形的户外活动中,膝关节受伤的可能则更大。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膝关节方面的知识。
消失的软骨
膝关节上下的骨头被软骨所包裹,这些软骨起到了缓冲和润滑的作用。当弯曲或扭转腿部时,因软骨的保护,膝关节上下的骨头会平滑的进行相对运动。
刚接触户外的山友,由于处在身心兴奋期,行山烈度高而频繁,是最容易对膝盖造成不可逆损伤的人群。
长期且频繁的腿部运动,会让膝关节上下的骨头遭遇不断的摩擦和挤压,导致保护它们的软骨发生轻微错位。此时,膝关节润滑性下降,一旦其上下的骨头进行不规则的相对运动,软骨将承受几倍于之前的压力,逐渐磨损殆尽。
脆弱的膝盖
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较多的关节。有关膝关节的医学研究颇具规模,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对山友们来说,了解关于膝关节的基本知识便足以做好相关养护与预防。
最基本的膝关节解析图,真实的结构更为复杂。
大腿骨、胫骨、腓骨:主要承重部位,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在没有强物理冲击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损伤。
半月板:缓冲关节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主要部位,行山中膝盖最容易发生的软骨磨损,就是这一部位出了问题。它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分为内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上的软骨磨损,通常发生在背上背包与上下坡过程中。前者会瞬间产生负重,导致膝盖受损(与人辅助上包道理在此);后者则是因上下坡时始终用同一姿势进行承力,会对特定部位的软骨加速磨损。
软骨磨损,是不可恢复的。
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前后各一条,连接并稳固着着股骨和胫骨,防止它们过度位移。
交叉韧带也是行山时膝盖发生不适较多的部位。弯曲或扭转腿部时,交叉韧带会绷紧,当进行剧烈的腿部弯曲或扭转运动,比如重装上坡行进速度过快时,它很容易拉伤,甚至断裂。
交叉韧带的断裂,会有引发滑膜炎的危险。
这是由于膝关节在承受巨大垂直压力时,任何横向撕扯都需要韧带用极大的力度来校正,这时它也最易受伤。一旦韧带损伤,引发关节内炎症,导致积液或积血,则有发生滑膜炎的危险。
关节滑液:关节滑液是含有类似粘蛋白物质的透明粘质,对关节有润滑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滑液分泌能力会自然地下降。如若膝盖的滑膜功能出现异常,便会导致关节液无法正常生成和吸收,致使膝关节积液。
对于一些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他们的关节液分泌不足,关节的润滑性大大降低,加剧了骨头之间的摩擦,产生膝盖损伤。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液分泌能力也会下降。
关节肌群:这部分未在图中展现,事实上它们就是包裹在你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总和,既能负责关节的屈伸,又能充盈在关节间,对关节各部起承托与缓冲作用。
如果腿部某些肌肉群欠发达,那么当你弯曲膝盖时,膝关节上下骨头的活动轨迹就更容易偏离正常轨道,引发膝盖问题。
腓侧与胫侧副韧带:关节外起稳定作用的主要韧带。
其稳定原理有二:一是通过韧带内神经纤维及反射弧,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防止膝关节超范围活动;二是当肌肉力量不足以防止关节超范围活动时,侧副韧带则机械性地起到限制作用。
髌骨:又叫膝盖骨,具有保护膝关节,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伤病隐患自检
为各位介绍几种非专业人士可简单完成的膝盖监测,优点是简单易操作,起一个自我预警的作用。膝盖长期有问题的山友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腿型测试:测试你的膝盖是正常膝,外翻膝或者内翻膝。具体操作如下:
拖鞋平地站立
尽可能使踝关节与膝关节并拢
正常情况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约4-6厘米间距。
外翻膝(X型腿):膝关节能并拢,但踝骨间距很大。
内翻膝(O型腿):膝关节不能并拢。
O、X腿型属压健康腿型,医院进行校正。
测试意义:
内翻膝(O型腿)+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
外翻膝(X型腿)+膝关节内侧疼痛,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