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例很为难,极容易误诊为反应性关节炎。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2岁。
因“双足、右膝关节肿痛2d”于年2月18日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8.8C,未予重视;2d前出现双足肿痛,尤其左足背及右足跟肿痛明显,皮肤发红,触痛明显,行走受限,后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医院给予“抗感染”(具体剂量剂型均不详)治疗效果欠佳,拟“反应性关节炎”收住我科。
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蜘蛛病,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巩膜黄染,咽红,颈软,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部阴性。无肝区叩击痛,无肾区叩击痛。左足背及右足跟肿胀明显,皮肤发红,皮温高,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血常规(-02-12)WBC7.99×10^9/L,中性粒细胞(N)0.17,单核细胞(M)0.57,RBC4.09×10^12/L,Hbg/L,PLT81×10^9/L。凝血功能、D-二聚体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SR)91mm/h。粪常规和尿常规均正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α-CCP)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0”IU/mI,C反应蛋白(CRP)52.2mg/L;抗核抗体(ANA)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ENA)谱均阴性,补体均正常;血液生化常规、血尿酸均正常;HLA-B27阳性。右膝关节X线、胸部CT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反应性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予“非舀体抗炎药”及局部外敷“金黄散”、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柳氮磺吡啶"改善病情,右足跟肿痛明显好转。
26日患者出现双足背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口腔血疱,复查血常规(-02-26):WBC59.20×10^9/L,N0.,M0.,RBC3.41×10^12/L,Hbg/L,PLT21×10^9/L。外周血涂片找到幼稚细胞,凝血功能正常,继而患者出现血尿,腹痛,大便隐血阳性,提示病情进展。
考虑白血病,即行骨髓穿刺,同时予输PLT、羟基腺降WBC等治疗。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免疫分型:髓系标记为CD.99%、CD.52%、CD.35%,T淋系为CD.75%、CD54.50%、CD74.25%,B淋系为CD.89%、CD.34%、CD.53%,其他为CD.76%。
诊断为AML-M5,给予化疗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病情好转,现患者随访中。
白血病相关性关节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