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穴临床应用
五虎穴是董氏奇穴中治疗:全身骨肿。根据杨维杰老师《董氏奇穴针灸学》赖金雄前辈《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还可治疗脚背痛,脚跟痛,腱鞘炎,手指痛,脚趾痛等应用极为广泛。
五虎穴的位置参考杨维杰老师《董氏奇穴针灸学》在此从略。现将杨维杰老师,赖金雄前辈的经验总结如下:
杨维杰老师:五虎一治手指痛酸,腱鞘炎,手掌痛。五虎三治足趾痛酸。五虎四治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脚跟酸痛。五虎二作为五虎三,五虎四的倒马针。
赖金雄前辈:1五虎一五虎二治手指麻痛。
2五虎二五虎三治足趾麻痛。
3五虎三五虎四治足背麻痛。
4五虎四五虎五治足跟痛。
5五虎四五虎五配小节治足跟痛。
6五虎四五虎五配中白,下白治内外踝痛甚效。
7五虎四五虎五配肩中治膝痛。
前些时运用杨维杰老师,赖金雄前辈经验治疗几个病例效果很好,总结如下:
病例1:赵某某,女,75岁,右脚麻1年余,其间经过中西医治疗未见效果,于是以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配合木斗,木留治疗三次麻木基本消失。
病例2:商某某,女,34岁,左踝关节扭伤10余日,表现为左踝关节,足背疼痛。以五虎四五虎五配小节治疗二次,基本痊愈。
病例3曹某某,女,60岁,右足背肿痛10余日,经过中医治疗(活血化淤类中成药)足背疼痛如初,而且越来越严重,以五虎四,五虎五治疗约10分钟,疼痛减半。留针30分钟,疼痛消失,后见到此人询问,自从那一次治疗始终没有复发,患者连连称奇。
体会:五虎穴董师原用于治疗全身骨肿,按此五穴之分布及主治有全息意味属手足顺对法,,配合动气针法,获效神速。董师在治疗疾病时,强调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贴骨进针治足跟痛效果尤佳。浅刺皮下治疗足麻木效果很好。五虎穴内涵[脏腑别通][体应针法][对应针法]理论体系。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后经我们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穴。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针刺穴位。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针刺穴道。(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头针使用: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三.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术时,针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针深5—8分。
上瘤穴针深不超过5分,过量会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
四.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内往外斜刺2~3分。用法与木火穴相近。
结语:治疗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方法是我老师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我以倾囊相授,希望能够为我赢得一些积分权限,分享大家更多东西,我还会贴更多的东西,请大家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雌三醇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