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在侗医药国粹中的奋斗者
———记湖南省基层名医侗医传人、
会同县侗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粟万成教授
云贵高原东麓、雪峰山武陵山之间的沅水流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侗族。几千年来,侗族人民在武陵山和雪峰之间的崇山峻岭抱团居住,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独特的医药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侗族医药文化是我国民族医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医药发展传承到今天,已培养出了众多的侗族名医。土生土长的会同县侗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基层名医、侗医火针非遗传人粟万成教授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到了粟万成医师的手中,就成了医治风湿骨病的“神针”。但见他握着烧得通红的铁针,照着病人的痛处,一针扎下去,左右摇摆针体后,将针拔出,再拔上竹罐,抽出恶血与毒汁,患者当即病痛减轻,几天后即可以行动自如。这就是侗家治病的绝活——侗医火针疗法。粟万成医师传承和改良了侗族传统的火针疗法,将家族口传身授传承的侗医火针核心内容绝技,即侗医火针定位经验与特殊操作手法,通过规纳总结发展上升为理论阶段,提出了侗医火针“巢穴气眼论学说”理论体系,从取穴、运针等各方面规范了侗医火针操作手法,因独特的临床疗效,从而在湘黔边界侗族地区获得了“侗医针神”的美誉。
粟万成医师,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到湖南医药学院特聘教授,再到湖南省基层名医。从原来使用面积40平方米的小村卫室,到开办集侗医药临床治疗、养生保健、科研开发及教学培训为一体,场所使用面积平方米的专业性侗医药风湿病研究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学者,从一个创业者到成功人士的成功逆袭。湖南省政府红网、湖南教育网、湖南省电视台、怀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怀化市电视台、会同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采访报道,成为当地励志弘扬的一张名片。
一、村医获聘为教授、励志典范省名医
粟万成大学毕业后,从村医做起,通过自己不断地刻苦学习与勤奋钻研,年11月,通过湖南省卫健委审批,以湖南省针灸专业最高分,考取了省卫高“针灸副主任医师”资格,成为会同县唯一一位针灸副高专家。年10月,他将自己潜心专研二十余年的侗医火针疗法,在怀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成果展上予以展示,得到了国务院、国家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厅专家评审组及我怀化市市委书记、市长的现场视察与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