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手法全面剖析

文章来源:膝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2-7 20:31:16   点击数:
 这几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了腧穴方面的知识,既然是中医外治法就肯定有很多的疗法种类,按摩、刮痧、拔罐、艾灸、耳穴、针刺等各种疗法;那今天我们就先从按摩了解起来。按摩的外治法是最常用的疗法之一,按摩也不是在身上随便按按就完事了,它也有很多的手法,那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按摩的各种手法,希望发家喜欢,请看下文。1按压法按压法按压法是最常用的基本手法之一,也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以拇指罗纹面或掌根部(或双掌叠起)或肘尖着力,先轻后重,由浅而深地按压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有节奏地逐渐用力,深压捻动,得气停留5~10秒,再将手缓慢抬起,动作要缓和。由于着力部位、用力轻重及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拇指按、屈指按、掌根按、掌面按、屈肘按等多种。(1)指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或第1指间关节的弯曲突起处)着力按压,多用于经穴或阿是穴。此法接触面积小,容易控制与调节刺激量,对全身各部都适用,具有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作用。(2)掌按法:用掌面或掌根部或鱼际部着力向下按压,可单手或双手重叠压。适用于面积大而又平坦的部位。掌面按主要用于腹部治疗;掌根按适用于腰部、背部及臀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腰痛、腰背筋脉拘紧以及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等症。(3)肘按法:屈肘用肘尖部着力按压。此法力度重,刺激较强,多用于腰部、臀部(或环跳穴处)等肌肉丰厚部位的治疗,如腰肌强直、顽固性腰腿痛等疾患。为了便于治疗,轻按时术者正坐位,重按时术者应取站立位。施术时,术者要呼吸自然、不得屏气,施术时用力平稳、动作协调、由轻而重、逐渐加力。需要较大力度与反复多次操作时,宜用叠揉法。这种按法,作用力强而术者却很省力。患者体位由术者指令。在着力过程中,用力应平稳、均匀,不得用暴力。特别是胸背部用掌按时切忌暴力,以防止肋骨损伤。本法具有通经活络、松解肌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调和营卫、祛风散寒、蠲痹壮筋、解痉养肌、温中止痛、矫正畸形等作用。应用范围广,可在全身各个部位及穴位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失眠、心绞痛、腰痛、腿痛、腹痛、胃痛、痹证、肢体麻木、周身酸痛、筋骨劳损、瘫痪等病症。2摩法摩法摩法是最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的指腹或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移动摩擦,着力面按顺、逆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石室秘录》云:“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说明摩法就是用手拇指面,或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有节律的屈伸、外旋施以柔软的往返抚摩。《医宗金鉴》云:“摩者,谓徐徐揉摩也。”摩法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1)指摩法:就是以拇指或食、中、无名指指面,紧贴在施术部位上,屈腕约°,手掌抬起,四指并拢着力,肩、肘关节协同于着力面,按顺、逆时针方向做旋转摩擦运动。(2)掌摩法:就是掌面紧贴在施术部位上,以腕稍悬屈和掌与前臂微屈,手指自然伸直。指掌着力部必须随着腕关节带动前臂做环旋摩动。环旋速度次/分钟。术者取坐位,在体表上施术,每次要坚持15~20分钟,摩后患者肌肉深层应产生舒服感,且无不良反应。施术时要注意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着力部位要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活动,用力自然,着力大小应以患者感觉有一定压力为宜。本法具有调理脾胃、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和气血、散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重点用于胸胁、脘腹部、背腰部及各关节部。摩腹部,有通便、止泻、健脾、消食等作用,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脘腹胀满、肠鸣、腹痛、脘腹冷痛、食积、便秘、腹泻、胀痛;摩胸部,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等作用,用于治疗胸闷气滞、胁肋胀痛、厥心痛、肺气肿、胸胁碰伤;摩关节,有消肿止痛、祛风胜湿等作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骨关节炎等病症。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按摩胸腹、胁肋部的常用手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虚则补之,用缓摩法。急证多为实证,实则泻之,用泻法。快速顺时针方向摩运,可通调胃肠积滞,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逆时针方向摩运,则能温中止泻,具有温补下元(小腹)的作用。3推法推法推法是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医宗金鉴》云:“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小儿推拿广意》云:“凡推法必似线行,毋得斜曲。”说明推法就是用拇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先轻后重,逐渐加力,进行单方向向前或向上、向外的直线推动。根据推法的操作方向,推法可分为直推、平推、分推、合推等。施术方式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等4种。(1)指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此法具有一定功力根基的施术者较为常用,一般用者较少。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持续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为支点,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来回推按的一种治疗手法。运用时要注意上肢肌肉放松,沉肩,肘关节微屈、下垂略低于腕,腕关节自然悬屈,使之能往返均匀地摆动,拇指端做缓慢移动,推动速度为~次/分钟。本法作用面积小,但深透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和穴位。本法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妇科、骨伤、五官及儿科常见病症。其中指罗纹推适用于腹部,治疗胃肠消化系统及妇科病症;指峰推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关节痛、肝郁、痹病等内科病症;偏峰推刺激量小,适用于在头面和五官周围操作,可治疗近视、色盲、鼻渊、面瘫、头痛、耳鸣、牙痛等疾病。(2)掌推法:以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着力,直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与另一手重叠,以增大压力。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部及大腿部等,用于治疗腰脊酸痛、胸胁胀痛等病症。(3)拳推法:以一手或双手握拳,以大拇指除外四指关节处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等。可治疗腰扭伤、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感觉迟钝者。(4)旋推法:以一手或双手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着力旋转推运。旋推时,要做到指不离穴,掌不离经。反复旋推,使患者施术部位有温热和舒适感。此法适用于头部、腹部。4拿法拿法拿法亦是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医宗金鉴》云:“拿者,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说明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做对应钳形用力(即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前者称三指拿法,后者称五指拿法。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续性,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骤然用力。常配合其他手法运用于颈项、肩部、腰部、背部和四肢部穴位,适用于肌肉、肌腱、筋膜之处,如颈肌、斜方肌、骶棘肌、腓肠肌、肱三头肌等。本法刺激较强,有祛风散寒、开窍提神、舒筋通络、镇静止痛、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精神疲劳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脘痞胀、筋骨酸痛等病症。施术时多取站姿,进行短时间的挤压、揉捏、提起放下,反复进行。动作要协调。提拿的部位主要是人体深层的肌腱、韧带与肌束等条索状组织,故不要仅夹住表皮,更不能用指甲着力抠掐。5揉法揉法揉法是常用的基本手法之一。《厘正按摩要术》云:“揉以和之。揉法以手腕转回还,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经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虑矣。”揉捻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或手指罗纹面部分,附着于一定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根据施术时着力部不同,又有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肘尖揉法之分。(1)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面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轻按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做轻柔缓和的小幅度回旋揉动。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穴。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2)掌揉法:用掌面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带动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压力要轻柔缓和。适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肠胃道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红肿疼痛等病症。(3)大鱼际揉法:可用于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余同掌揉法。揉法施术时,要注意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揉动(使之表皮与内层的软组织之间产生轻柔缓和的内摩擦),腕部活动幅度可逐步扩大,压力要轻柔,一般速度为~次/分钟。整个动作贵在柔和,揉转的幅度由小而大,用力由轻渐重。术者的手要紧贴在操作部位上,不得在皮肤表面摩擦与滑动。切不可用蛮劲、强手法施术。揉法具有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积导滞、疏经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筋松肌、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淋巴通畅之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施术。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面瘫、脘腹痛、胸闷胁痛和便秘、泄泻等肠胃疾患以及腰背、四肢、软组织损伤等病症。6擦法擦法擦法亦是基本手法之一。以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做前后或左右的直线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度。一般分掌擦法、鱼际擦法、侧擦法。(1)掌擦法:前臂内侧与治疗部位相对,腕、掌与五指伸直,以全掌附着在施术部位上,常用于肩背、胸腹等部位,以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疾患以及体虚乏力等症。(2)鱼际擦法:前臂取旋前位,掌面朝下,拇指与第一掌骨内收,以隆起的大鱼际着力。常用于四肢部,以治疗四肢伤筋、软组织肿痛及关节不利。(3)侧擦法:前臂取中立位,腕、掌与手指用力伸直,五指并拢,以小鱼际着力。常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等部,以治疗腰背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以及脾肾阳虚等。术者多取站势,沉肩、垂肘。本法动作幅度要大,推擦部距离尽量拉长。开始擦时稍慢,后稍快,以局部发热为度。操作次数不宜太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推擦10次为宜。擦法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自然伸开,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但不能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只擦皮肤,不可带动深层组织。擦时应直线往返,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一般速度为~次/分钟。本法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展肌筋、滑利关节、健脾和胃、行气活血、软化瘢痕等作用。刺激柔和、温热,功用甚多。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擦胸背、腹部可产生较缓和的热效应;擦腰骶部、夹脊及骶棘肌,可产生较为集中的高热效应;擦四肢部,可产生中等温热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风湿痹痛、慢性劳损、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胃脘胀痛、颈项酸痛、落枕、外感头痛等病症。7抹法抹法抹法为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或手掌紧贴于体表施术部位,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缓慢推动。抹时动作要柔和而有节律性,用力轻而不活,重而不滞。本法有温热效应。具有宽胸理气、温经止痛、祛风散结、行气活血、开窍镇静、醒脑明目、散瘀通络、除痹胜湿等作用。适用于头面(前额、太阳穴、后发际)、颈项、胸腹及手掌部,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颈项强直、神经衰弱等病症。此法亦是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手背近小鱼际侧部,或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关节部分近小指侧面,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做前后连续不断的屈伸、外旋、内旋动。用侧掌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侧掌法;握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二指关节凸起部着力动,称为握拳法。动速度为~次/分钟。操作要求持续3~5分钟,所用压力要适当,使治疗部位产生酸、麻、胀感,而体表不感疼痛为宜。手法呈自主动状态,但不能以手或臂去摩擦移动。本法接触面积大,压力深透有力,适用于颈、肩、背、腰、臀、腿部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对于胸腹部、头面部和小关节等部位不宜应用。运用法要注意肩、臂、手腕放松,肘关节微屈约°,使着力于体表部分要紧贴体表而做往返动状态,不要跳动或使手背拖拉摩擦。运用压力要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法具有舒筋通络、消瘀止痛、祛风散寒、温经胜湿、活血化瘀、疏松肌肉筋膜、滑利关节、解痉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常用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对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肢体瘫痪、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有治疗作用。8梳法梳法梳法为基本手法之一。以双手指腹或五指屈曲或握空拳,用骨突硬处在施术部位同时或交替梳理、梳搔。一般分为爪形梳法、掌指梳法和拳骨梳法。常用于头部、背部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止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头痒、胸背酸困不适、风湿痛等病症。搓法搓法为基本手法之一。即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快速的来回搓揉动作,并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搓法有指搓、鱼际搓、掌面搓之分,手法大同小异,多随部位选用。本法适用于腰背、胸腹、两胁及四肢部,其中以掌搓法为主。指搓多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指、趾等;鱼际搓多用于四肢远端肌肉;掌搓多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如腰背、胸腹、肩背部及四肢近端部等。搓法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舒理肌筋、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腿痛、肩背痛、颈椎病、肢体麻木等病症。搓时要注意双手用力对称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顺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施搓。速度要从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用力要深沉,动作要轻快、协调。







































白癜风传染途径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mlm.com/ystl/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