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对于膝关节疼痛的市民来说,不但害怕落雨天、阴冷天风湿发作,更害怕平日走路也疼,走起来一瘸一拐,十分难受。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亿人患膝骨关节炎。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高达50%;到了75岁以上,患病率为80%。这说明有膝关节炎的人数并非少数。
来自临床的骨科专家指出,对于这种疾病,不少患者有很多误区。例如患病后能不动就不动,殊不知关节如同机器一样,如果长期不运作,也会“生锈”甚至“报废”。因此,适当的运动很重要。
在运动医学和骨科领域,运动疗法对于膝关节疼痛患者来说有很大帮助。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查振刚教授介绍:
“我用‘查氏三部曲’来概括蹲、走、跑这三个对于早中期膝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当中有利有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趋利避害,患者要早日找到与自身耐受程度相匹配的运动处方”。
疑问
为何年纪大了
膝关节就开始疼了?
不少老年患者表示,自己年轻时也不怎么喜欢运动,为何一上了年纪就出现膝关节疼痛了呢?
查振刚解释,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膝关节软骨会慢慢地磨损,产生自然的损耗。失去了软骨的保护,同时由于磨损碎屑刺激产生继发性滑膜炎,软骨下的关节骨头就会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就形成骨关节炎了。
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引起膝关节痛,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软骨的损害、软骨下骨骨重塑的改变、肌力下降及滑膜的急慢性炎症等等,其诱因可为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膝关节弯曲、退行性变、创伤性骨关节炎及股四头肌肌力不平衡等等。
查振刚表示,在临床上时常遇到患者的普遍性误区:那就是出现问题就不要做运动了,以免让关节进一步劳损。而在医生眼中,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膝关节是人体对一个复杂精密的器官,如同机器一样,有其使用寿命,有其使用说明书,如果这个‘机器’长期不用,也会‘生锈’甚至‘报废’,适当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查振刚介绍,对于早中期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从“蹲”、“走”、“跑”这三个方法展开运动疗法的治疗。
蹲
一定要掌握
正确的角度
“蹲”这个动作用于膝关节炎的运动治疗中,原来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骨科疾病诊疗教程》中指出扶墙滑移训练(也称靠墙下蹲)可以作为膝关节家庭适能锻炼方案之一。
其锻炼要领是小腿与地面保持垂直、膝盖不能超过脚尖(掌握这两点对于控制膝关节的弯曲度数起关键作用),膝盖正对脚尖(保证内外侧韧带张力平衡)。
其完整要素为:
●背靠墙壁站立,双足距离墙约一英尺。
●绷紧腹部肌肉使腰背部平靠于墙壁。
●当膝关节弯曲至90°后停止,膝关节不超过脚趾。
●保持5s后回到开始的姿势,做3组,每组10次。
●每天练习3组,每组10次,每周3天。持续6-8周。
看到这是不是想在家试验一下呢?不过,查振刚提醒,如果没有正确掌握方法,这套训练就会变成“垃圾动作”,意味着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损伤。
不过医生透露,在临床上发现,大部分的患者在靠墙下蹲锻炼后都明显加重了膝关节疼痛的症状,这可能与人种的差异性及个体的耐受程度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方法掌握不到位有关。该方法需要掌握的要素较多,对于一般患者而言,非常难以把握。因此,医生特别提醒,对于已有疼痛症状的患者,想学习“蹲”动作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在家随意练习。
有没有其他动作可以达到这套难掌握动作的目的呢?真的有!
查振刚表示,其实蹲这套动作主要是要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其他动作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平卧床上进行屈伸膝关节、直抬腿及坐位不负重屈伸膝等动作。
图示一下不负重屈伸膝关节动作
走
建议每日
健步
“有不少膝关节疼痛患者陷入‘不走’的极端,有的陷入‘暴走’的极端,这两者都是偏颇的。”专家表示。
从中医层面来说,“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关节之痹痛”,因此,通过保暖及适当的走动可以避免“不通则痛”,达到“通则不痛”的哲理。从西医层面来说,关节之所以为关节,旨在动静结合。通过适量走动能保持膝关节的柔和度及顺应性,而局部关节软骨也能通过关节挤压得到营养及支持。
然而,有的患者借助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