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发性风湿症,又被称为回纹型风湿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儿童期发病的很少。“回纹”是用来形容症状快速出现和消失的特点,每次发作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关节急性开始,关节表现出红肿、热、痛,甚至可在几个小时内达到高峰。关节疼痛明显,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1——3天症状消失,但很少超过一周。
发作期后,关节不留损害,在缓解期内也无任何症状。发作无明确的规律性,多者可1周发作几次,少者一年发作1~2次。任何关节都有可以受累,以膝、腕、肩、踝.手部小关节最为常见。复发常局限在先前发作过的关节,亦可变换关节。除关节外,关节周围亦可受累,如指垫、足跟和其他软组织发生水肿和疼痛。
此病的预后情况相对复杂:约10%的病例症状自行消退;多数病人可反复发作,但不会发生持续性滑膜炎或关节损害;有一定的病例,发展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人在复发期常类风湿因子阳性,原本阴性者在进展期亦可转为阳性。
在发生慢性滑膜炎前的复发期常可见典型的类风湿结节持续存在。一旦回纹型风湿症,进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发作次数更频繁,但严重程度反而减轻,同时受累的关节增多,晨僵更明显。由发作性风湿症,进展转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时间以5~20年不等。本病一般不会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
2
复发性风湿症在急性发作期的滑膜炎表现、和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在症状和病理表现方面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的地方也明显:发作期短,可以自行消失,发作结束后,没有关节的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的急性期滑膜炎表现,如果不做治疗,一般不会自行消除,而且持续时间长,常常表现出越来越重的情况。但是,类风湿患者中,有隐匿性起病的患者,表现出关节的游走性疼痛,这与复发性风湿症就很相似了。
复发性风湿症的患者中,也有发展成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这让这两种疾病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就是诊断为复发性风湿症的患者,也应该接受专科医生的规范治疗。在本次研究在,观察到少数病例,约4.8%的患者,发展成类风湿关节炎。
3
复发性风湿症诊断的失误,可能引起我们类风湿患者的迷惑:谁谁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可是他却治好了;或者复发性风湿症患者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接受过度治疗、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复发性风湿症的发展,显然比类风湿要良好的多,治疗效果也好的多,治愈率高。在诊断不清楚或者模糊的时候,让“完全治愈类风湿”,可能成为临床的事实,实际却是,让患者欣喜的结论,却是错误的,患者根本不是类风湿。
这样的情况,可能在不规范中医诊所方面常见一些,中医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疾病的特点,没有从病理上却分两种疾病的能力。真正的类风湿患者去接受治疗,就出现效果不好的结果了。
4
另一方面,本来是复发性风湿症的患者,通过网络等途径,自己对号入座,担心自己就是类风湿,在心理上造成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些日常生活。那些有症状、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往往比确诊的类风湿患者还痛苦和焦虑。
在治疗中,因为诊断的不明确,就怀疑专科的治疗,“到底是什么大夫,就确诊不了我的疾病。”——在这部分患者的内心,似乎确诊他为类风湿,他才安心。他们不会听从医生的嘱咐:先服用这些药物,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使他们“丧失”类风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也可能因为担心是类风湿而采用一些非正规医疗宣传中的治疗,给健康和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本来,患者多一些医学知识是好事,可是,医学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知半解的专业知识,如果再遭遇性格中的是非分明、不把事情弄清楚不罢休的认真态度,反而就可能成了坏事。像这样,如果只是知道类风湿,而不了解还有复发性风湿症,那么,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如果误解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也许还不算什么事情,重要的是,网络给误解提供了传播的平台,有的“误解”,就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事实,比如让人们怀疑正规治疗的效果。
5
对于早期类风湿的诊断,栗占国教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中讲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应考虑5个方面:①以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主,如特有的受累关节表现和晨僵、皮下结节、全身表现等;②以辅助检查为辅,如自身抗体的阳性和免疫球蛋白升高;
③不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早期、单关节和不对称表现;④特殊类型类风湿关节炎;⑤正确运用诊断标准,如除类风湿因子外,还有许多抗体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单靠类风湿因子是否阳性来判断会造成漏诊。”
所有这些诊断要求,都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专科医生才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只是能够从文字的表述当中,了解一些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罢了。专科医生处置病人,不是我们有时候认识的那样:“类风湿的诊断,很容易,验个血就知道了。”“治疗类风湿,就那么两把刷子。”
对于典型的类风湿患者的治疗,可能使用相似的“两把刷子”,在西医的治疗用药方面,相应的药物治疗对应的疾病效果相近,共性是常见的,因此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稳定,治疗作用稳定。然而,西医的治疗,也不只是共性的相同用药问题,对于不同的病人个体,有着不尽同的用药要求。
即便是典型类风湿患者的治疗,在系统治疗的用药方案上,也存在个性化的问题。合理适量的药物选择,不但是治疗效应的要求,也是减少毒副作用的要求。许多患者,把正规治疗,有时候未免看的过于简单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