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骨病新论集》一文。读来似觉耳目一新,对骨病的论述,不同以往诸家观点,对文中的观点立论新颖,著者的理论来自于大量实践,实属难能可贵。认为有必要介绍给业内人士,经著者本人同意,连续在灵素馆中转载,以弥读者。
第二节、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及相关性疾病分类
尽管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最终导致的病理损害是一样的,但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治疗进程,有必要在确定总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类。
一、风湿性骨病分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性骨病是正气不足,机体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引起骨质发生的病理改变,风寒湿邪痹久不除,蚀筋腐骨,故称为风湿性骨病。主要有风湿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如肩周炎、指关节炎、肘关节炎、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一)风湿性腰腿痛
1、中医学认为:风湿性腰腿痛属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而引起的腰腿疼痛,此时外邪侵袭并未深入骨髓,这是风湿性骨病早期阶段的表现,属于轻证。这个阶段如果用药得当,可以轻易治愈。极个别患者虽然只表现风湿性腰腿痛,但实际上病情已经很严重,风寒湿邪入里较久,著而成痹。痹症的性质因外邪性质而不同,分为热痹、寒痹、湿痹。从痹症的病理特点分为行痹、著痹等。
2、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医学对风湿性腰腿痛的认识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
3、风湿性腰腿痛的病理状态:由于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肌肤困阻于经络,腰腿疼症状表现较轻,畏寒明显,遇寒则重,遇温减轻或无症状,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一般通过保暖即可明显缓解,轻证有时通过拔罐,针灸即可治愈。
(二)风湿性关节炎
因风寒湿邪侵袭留着的部位不同,所以表现的形式也不同。因此,风湿性关节炎包括:肩周炎、指关节炎、肘关节炎、膝关节炎等。
1、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障碍,由于外邪侵袭的时间周期不同,所以关节的病理改变不同。如果没有及时祛邪外出,关节就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
2、现代医学认为:之所以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后容易导致各种关节炎,主要是人体关节的特殊结构决定的,每一个关节都是由上下两个骨骺端构成的关节囊,关节腔和润滑营养关节的关节液所组成。关节液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特别是在正气不足时感受外邪,外邪容易留着于关节,导致关节发生病理改变。现代医学认为,骨骺端是成年以后骨骼造血的骨组织,也是骨髓细胞繁殖再生的处所。因此,关节因各种原因导致发生病理改变,直接影响人的造血,并严重干扰骨代谢,这是风寒湿邪侵袭骨骼后导致退行性骨病的根源。因此,风湿性骨病早期治疗具有非常突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风湿性骨病的任何麻痹大意,都会对人体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危害。
3、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状态:风湿性关节炎轻则可以耐受,重则痛苦不堪。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骨骼变形是常见的症状表现,而且随着病程的迁延累积,导致身体多处关节广泛变形,长期持续的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直至功能活动受限。
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是最佳时期,所有治疗必须抢在没有形成退行性骨病之前。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所有风湿性骨病演化而来的退行性骨病,都是耽误在这个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症状较轻,能够耐受,没有及时进行规范合理治疗,甚至放弃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其结果必然导致退行性骨病的发生。
(三)强直性脊柱炎
1、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本虚为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由于对本虚认识不足,所以,对虚实夹杂引起的早期病理表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从扶正基础上对风寒湿邪及时控制和消除,导致最终演变成强制性脊柱炎。
2、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至今病因不明的疾病,只是提示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有关。在治疗上除了应用激素,水杨酸类药剂,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外,目前有价值的药物有限,所以,至今仍未攻克。
3、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状态:多数病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为上背部、臀部及髋部呈间歇性钝痛,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经痛。开始疼痛为间歇性,而且较轻。随着病情发展,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较为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有时疼痛可发生于背部较高部位、肩关节及其周围,但不久就可出现下背部症状。病人常感晨起时和工作一天后症状较重,其他时间则较轻。天气寒冷和潮湿时症状恶化,经服水杨酸制剂和局部热敷后又可缓解。还有些病人首先出现原因不明的虹膜炎,数年或数月后才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此种起病方式儿童多于成人。在没有其他明确的、典型症状的情况下,偶尔也可,以掌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的足跟痛为早期症状(因为这种症状不能全部定性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的全身症状:包括疲劳、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既有关节病变表现,也有关节外的病理表现。
之所以把强直性脊柱炎列入风湿性骨病,源于以下几点:
(1)本病对风寒湿邪极其敏感,遇之则病情加重。
(2)病理演变达到一定程度普遍出现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是退行性骨病的典型特征,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以按退行性骨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3)通过中药扶正祛邪的抗风湿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绝对有效。虽然已经发生的某些骨损害不能改变,如:脊柱变形,脊椎发生串珠样病理损害,椎体融合,僵硬,疼痛,驼背弯曲等。但完全可以通过治疗终止病程,阻止病情继续发展,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不再承受病痛的折磨。尽管从现代医学角度,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产生的某些现象,与风湿性关节炎在微观上有所不同,但通过治疗效果的对比,可见一斑,而且足以证明强直性脊柱炎不过是风湿性骨病的一个特殊病理现象。当机体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由于机体机能状态的不同,最终导致发病的结果迥异,仅此而已。
二、退行性骨病分类
所谓的退行性骨病:是因为长期严重的脾胃虚弱,气血两亏,肝肾不足,肾精亏损导致骨骼失养,骨质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尽管某些退行性骨病的早期存在外邪因素,但只要出现骨代谢异常,导致骨质发生退行性病理性改变,均属于退行性骨病范畴。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骨质增生(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四肢关节增生),骨质疏松,椎管狭窄(包括颈椎椎管和腰椎椎管狭窄),滑囊炎(滑膜炎),股骨头坏死。
(一)腰椎间盘突出
1、中医学认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有两种原因:
其一:急性扭伤所致。据有关报道统计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年龄最小的14岁,而成年人很多是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劳动中由于用力不均导致急性扭伤居多。虽然急性扭伤是发病的直接因素,不属于退行性骨病。但也有相当一部人在扭伤前骨质已经不同程度发生了退行性病理改变。例如:有的急性扭伤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物理检查所见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的组织结构已经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所以仍把腰椎间盘突出列入退行性骨病。
其二:退行性骨质病变导致。有的腰间盘突出没有扭伤史,跌打损伤史。而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发生了腰间盘突出。这种腰椎间盘突出就是典型的骨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是退行性骨病之一,而且在退行性骨病中发病率比较高。骨质退行性病变的根本标志,就是腰椎间盘的组织学结构发生了病理形态的改变,如腰椎间盘纤维环断裂,髓核脱出。
2、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3、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状态: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腰椎间盘突出后由于髓核脱出,直接压迫腰椎发出的神经根,突出发生的急性早期,腰椎间盘局部周围软组织出现水肿淤血。
(二)腰椎间盘膨出
1、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膨出是典型的、严重的退行性骨质病变。凡是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都具有病史长,劳动强度过大,甚至长期处在超出自身承受的极限的状态,导致机体消耗过大,气血得不到补充,肾精亏损严重,骨骼长期得不到营养,骨代谢处在负增长状态,骨骼必然出现骨质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失于濡养和骨骼的支撑,其结果导致间盘膨出。所以,长期的腰腿疼是其主要特点。
2、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膨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纤维环软组织受椎体压迫,挤压韧带膨隆干扰椎管神经和两侧侧隐窝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反射症状,纤维环为病灶源。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3、腰椎间盘膨出的病理状态: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
(三)骨质增生
1、中医学认为:骨质增生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受风寒湿邪侵袭,病邪久居不化,导致骨骼发生骨代谢平衡紊乱,进而引起增生性骨质损害。
2、现代医学认为:破骨细胞活跃度降低,而成骨细胞的活跃度相对增高所致。
3、骨质增生的病理状态。
(1)增生的位置:由于外邪侵袭的位置不同,增生的位置也不同。骨质增生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四肢关节增生。
(2)增生的形态:增生的位置不同,导致增生的形态不同。如唇样增生、刺样增生、骨赘形成等。
(3)增生的病理结果:增生的位置、形态不同,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如脊柱椎体的增生,分为根性增生和髓性增生,根性增生就会导致根性压迫,椎间隙变窄,椎体活动幅度受限。髓性增生就会导致椎管狭窄,而出现髓性压迫。
(四)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严重的退行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形成,说明骨质的病理改变已经到了严重程度,如果不及时治疗,骨质的损害将会发生多样性改变,尤其发生在颈椎和腰椎,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自发性骨折时有发生。
1、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是骨代谢平衡失调达到相对比较严重阶段段,骨骼营养已经严重不良,实质问题仍然是肾精不足,骨髓空虚,而骨骼代谢所需营养缺失所致。
2、现代医学认为:破骨细胞的活跃度增高,成骨细胞的活跃度降低。物理学检查骨质疏松部位的骨质影像透明程度较高,有些部位的骨质呈现薄翼之状。出现严重脱钙。
3、骨质疏松的病理状态:骨质疏松严重到一定程度,骨骼变形或脆性增加,骨骼表面粗糙,尤其关节面粗糙最为明显,甚至出现骨质塌陷,骨骼生理性结构发生倾斜,这是导致腰椎出现压缩性融合,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间盘膨出的根源。诸如衰老性驼背,老年性罗圈腿,老年性骨关节病都属于退行性骨病。
(五)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的发生可以贯穿于整个脊柱,医疗实践证明胸椎椎管狭窄相对少见,多发生在颈椎和腰椎。椎管狭窄是骨代谢异常导致的最严重的骨质病变,病情顽固,久治难愈。有些患者因为长期得不到治愈或缓解,无法忍受病痛折磨,因此产生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
1、中医学认为:椎管狭窄除了受风寒湿邪侵袭久居为患外,痰湿瘀阻,脉络不畅也是导致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2、现代医学认为:椎管狭窄是骨质异常增生所致,所以采取的治疗措施,根据严重程度,一般采取手术、牵引等方法。牵引只能暂时得到某些缓解,停止牵引后仍然回到原来状态,而手术效果很难确定,所以不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3、椎管狭窄的病理状态:椎管狭窄导致硬膜囊受压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状态,因狭窄的部位不同而表现的形式不同。因为轻重程度不同,还会出现与脊神经系统相对应的某些脏腑气血病变。
(1)颈椎椎管狭窄:出现头痛,臂痛,手麻,功能严重受限。
(2)胸椎椎管狭窄:出现背心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心肺症状。
(3)腰椎椎管狭窄:导致下肢运动障碍,严重者导致瘫痪。
(六)滑囊炎(滑膜炎)
滑囊炎的现代医学概念(选自有关资料):严格意义上是一种疾病,滑囊炎和滑膜炎是指器官具体炎症的分类,滑囊炎是指整个滑囊所有炎症的统称,滑膜炎是滑囊内壁或外壁膜性组织的炎症。就炎症而言,是在一个器官上的炎症,那就是滑囊。滑囊,它又称为滑液囊,滑膜囊,为纤维组织囊袋,形状扁平,滑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薄的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滑膜,形成裂隙状的腔,正常时内有少许滑液,以减少相邻组织间的摩擦,一般滑囊位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之处,当滑囊有炎症时会引起关节腔积液。所以,常见的滑膜炎重要的还是以滑囊、滑膜为主要炎症的滑膜炎,也就是说滑膜炎是滑囊炎的一种,其实是一种疾病。
1、中医学认为:滑囊炎的病因:滑囊炎(滑膜炎)主要是受风寒湿邪侵袭后,外邪留着导致气血瘀阻,循环不畅所致。机体具有滑囊的地方主要在大的关节处,如膝关节的髌上囊。凡是具有润滑营养作用的关节囊,肌腱的腱鞘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而导致发生病理改变的因素,也具有相同或相类的影响。
2、现代医学认为:滑囊炎(滑膜炎)是无菌性炎症,是纤维结缔组织渗出液过多造成的。所以,在治疗上通常以囊腔内注射激素,这种治疗虽然有时在短期内能消除过多的积液,但极易造成关节的骨质疏松,后患很多。有的患者,仅仅因为关节炎症长期反复应用激素,导致多发性骨折,已不鲜见。
3、滑囊炎的病理状态:滑囊炎如果发生在膝关节或肘关节,这是退行性骨病的早期表现。病变部位肿胀,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是滑囊炎(滑膜炎)的主要表现。个别患者可见明显的积液性囊肿包块。滑囊炎的早期治疗,是防止退行性骨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七)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最严重的退行性骨病,在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有些具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如长期大量不合理应用激素,长期大量嗜酒等。除此之外原因不明的股骨头坏死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中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是退行性骨病发展的最严重阶段,主要原因为脾肾阳虚,气血两亏,经脉不畅,肝肾不足,肾精耗损等原因所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这个阶段的骨代谢加速朝着恶化状态发展,甚至难以控制。
2、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医学称股骨头坏死为血液供应不畅导致无菌性坏死,故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导致股骨头缺血的原因很多,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种情况。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研究比较活跃,提出了一系列非外伤性学说,如脂肪栓塞学说;骨内压力增高学说;累积性细胞损害学说。因为对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不明,所以在治疗上根据骨损害的状态采取的措施不尽如人意。
3、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状态:物理检查可见股骨头局部、大部或全部骨质严重塌陷。股骨头坏死后长期经受疼痛的煎熬,功能活动受限,运动后加重疼痛,股骨头坏死晚期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患者经过治疗,虽然整体症状减轻,但物理检查所见坏死塌陷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尽管健康骨组织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仍不可掉以轻心。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患者,由于症状减轻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疼痛由不能耐受达到可以耐受,而有的患者疼痛基本消除。
三、相关性疾病分类
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的相关性疾病比较多,对于这些相关性疾病不可有丝毫的轻视,因为这些相关性疾病,既可以是骨病早期的信号,又可以是骨病形成后的结果。其中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肾虚腰痛这三种症状表现,很多时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表现。如果疼痛长期持续存在,虽经治疗也难以很快缓解,并且总是反复发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症状表现呈进行性加重。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必须进行阶段性物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一)腰肌劳损
1、中医学认为:腰肌劳损在正常情况下,就是因为平素脾肾两虚,肝肾不足,持续重体力劳动导致过度疲劳引起腰酸背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需要经过充分休息,绝大多数都能好转,同时经过健脾益肾,滋补肝肾治疗都可以在短期内治愈,只要没有持续的超负荷体力劳动,一般不至于反复发作或进一步加重。
2、现代医学认为:凡是出现腰酸背痛一律通过物理化学进行检查排除心脏、肾脏方面的疾病,在物理化学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建议休养,不予治疗。
3、腰肌劳损的病理状态:腰肌劳损以腰疼为主,物理化学检查无任何异常。息则止,劳则痛,治则可愈。
(二)坐骨神经痛
1、中医学认为:单纯的坐骨神经痛,是风寒湿邪侵袭或劳累过度所致。
2、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寒凉或其他原因导致神经损伤所致。只要确诊坐骨神经痛,有必要进一步做系统检查,防止隐性疾病存在。
3、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状态:单纯的坐骨神经痛表现在单侧腿疼,有明确的坐骨神经痛觉传导现象。凡是风寒湿引起的,通过热敷则痛减,凡是劳累过度引起的,经过长时间休息,有时不治自愈。
(三)肾虚腰痛
1、中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就是肾气亏虚所致,肾气亏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和肾阳都虚叫肾气虚,肾气虚即没有明显的畏寒肢冷,也没有明显的五心烦热。但无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都会出现腰痛,统称为肾虚腰痛。
2、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医学无肾虚腰痛的概念,物理化学检查结果,机体无任何异常改变,从健康角度仍有必要做物理化学检查,以排除某些疾病。单纯的肾虚腰痛,现代医学无药可用。
3、肾虚腰痛的病理状态。
肾虚腰痛分肾气虚腰痛,肾阳虚腰痛,肾阴虚腰痛。
(1)肾气虚腰痛:肾气虚腰痛的同时伴有畏寒,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记忆力差,脱发等。
(2)肾阳虚腰痛:肾阳虚腰痛的同时伴有畏寒肢冷,腹泻,便溏,食欲不振,阳痿,早泄等。
(3)肾阴虚腰痛:肾阴虚腰痛的同时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足跟痛等。
(四)陈旧性跌打损伤
1、中医学认为:因为损伤的轻重不同,所以恢复的程度千差万别,跌打损伤引起的气血瘀滞是否消除,关系到能否留下陈旧性损伤。实践证明严重的跌打损伤,都或多或少留有陈旧性损伤。对这样的陈旧性损伤,通过治疗依然获得新的康复。
2、现代医学认为:跌打损伤虽然表面痊愈,但后遗症不可轻视,因为跌打损伤的部位不同,所以后遗症发生的风险及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3、陈旧性跌打损伤的病理状态:
(1)陈旧性跌打损伤部位会有季节性病理反应,有的患者持续几年。
(2)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损伤部位的疼痛,会因为体位的变化而有所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强迫性体位。这种情况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3)跌打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股骨头坏死非常普遍。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
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灵素馆: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版权声明: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
请作者联系后台
灵素馆
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请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