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场上总能看到一些人在拉国标方步,有模有样也挺像那么回事儿。走近看,年纪也都不小了,我对他们这种喜欢挑战、执着的精神深感佩服。
普通交谊舞属于大众舞,具有普遍性但是缺乏挑战性,跳久了厌倦了也需要升级了。有能力体力好、腰膝关节没毛病的当然可以去尝试一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一个人单练或者两个人对练,看上去也蛮刻苦。但是,我这里想给那些学国标的中老年朋友提个醒,年纪大了学国标一定要抱着玩玩的态度,千万不能太认真,否则舞没学好反而把身体搞垮了,得不偿失!
为什么年纪大了不建议学国标,原因有三:
第一,年纪大骨骼老化,多多少少都有点腰膝关节问题
骨膜炎,滑膜炎,膝关节退行性变,腰间盘突出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很多舞者。毕竟很多学国标的都是自学或者拜业余舞者为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会造成方法不当,最后导致病情加重。很多人就是练来练去把自己的腿练废了,最后连交谊舞也跳不成了。
第二,国标舞要求高
国标舞对于舞者的整体素质还是有要求的,不像大众交谊舞门槛低是个人都能学。国标舞对音乐素养、身体条件、身材比例,长相气质等等还是有要求的。很多人看中了国标舞的外在而忽视了自身的条件,最后身体关节练坏了啥也没学会,跳成了个四不像。既没有摩登舞者的气质,也失去了普通交谊舞的随意潇洒。很多男士带学国标的女士跳舞,明显感觉身体太过僵硬不灵活。这就是很多业余国标舞者只学到了型没有学到精髓,学来学去反而把自己的腰跳死了。
第三,舞伴难求
普通交谊舞找一个舞伴就很困难,何况是国标?本来跳交谊舞的人就不多,跳国标舞的可能会更少,跳得好的少之又少。在这么狭小的圈子里要想找一个满意的舞伴简直是做梦,国标舞没有舞伴自己单练毫无意义。时间久了慢慢也就失去了兴趣。
基于以上三点,年纪太大真不适合学国标。如果实在想升级有更高的追求,我建议还是跳规范交谊舞最好。
规范交谊舞借鉴了国标舞的元素,在普通交谊舞的基础上融合了国标舞的架型、运步、中腰的运用、反身摆荡和切客、双分点地等造型。没有贴胯要求,这一点还是比较符合国情的。规范交谊舞既有摩登舞优雅的体态(挺胸拔背和稳定的架型),也保留了普通交谊舞的套路花样,降低了难度也满足了广大交谊舞爱好者需要升级的需求。既跳出了气质,也跳出了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国标舞之所以看上去很有气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舞者挺拔的体态。男士笔直的身体,女士展开的胸腰,高昂的头颅骄傲无比,看上去嫣然就是皇后与国王,即使不跳站在那里就已经赢了一大半。而有些交谊舞爱好者,永远挺不起来的腰身是一大败笔。弯着腰驼着背低着头缩着脖,软塌塌晃嗒嗒,一步一摇两步一晃。知道的是在跳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锄地。这样跳怎么能跳出来气质?这样的舞者别说跟他跳,就是看我也懒得看上一眼。
舞场里很多女士就是专找那些架型规范身体挺拔的男士共舞,因为在她们眼里那才是真正的舞者。根本就不看你花样多少,即便是一个花样也不会,光靠洒脱流畅的运步带着女士满场飞就是一种享受。
因此,难度偏大的国标舞真的不建议去学。反倒是可以适当练练架型和拉方步这些基本功,有能力的可以进一步学习反身摆荡等技巧,把这些技巧灵活运用到交谊舞当中,这会让你的交谊舞锦上添花,提高一个档次。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舞友们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