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因人而异
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步)、快步走(每分钟~步)、极快速走(每分钟步以上)。就自我感觉而言:低强度是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高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圈圈建议,老人可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中速走、慢走交替循环。地点:土地、草地
走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草地、土地,地面有一定的柔软度,对足底较舒适。其次,在人行道上走也没问题,但最好远离机动车废气。由于柏油路面过于坚硬,容易对膝盖和脚踝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最好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此外,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容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鞋子:轻便的运动鞋
走路锻炼时,需要一双合脚、轻便、防滑的运动鞋。压脚背、挤脚尖的鞋子都不适合健走活动,相比之下,材质轻便、透气、鞋底与地面接触面大,以及有避震效果的鞋子穿起来更舒服,走路的稳定性更好。时间:早上7点、下午5~8点
早上这个时间锻炼,是较好的减脂时间,但低血糖、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晨练。上班族可以选择下午5~8点进行走路锻炼,不仅避免猛烈的阳光照射,还可以协调好时间。用空闲之余达到健身的效果。饭后慢步走,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走路前的准备:热身
走路锻炼前,最好稍微活动身体,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最后,记得带上一瓶水,走路运动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中暑。04找到适合自己的走姿肥胖者:快速健步走
步速要快一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便秘者:扭着走
走路时加大腰、胯的转动,扭动地走,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
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高血压患者:前脚掌着地
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前脚掌先着地,避免引起头晕。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养肾者:踮脚走
每天踮脚走10分钟,中间可以走走停停。其他健康人群:健步走
跑步承受不住,不如选择健步走,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减轻对关节的损伤。来源:健康圈
本站非原创文章,图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