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新闻冲上了热搜榜,引起了热议,39岁网络技术员入住养老院,点击量竟然达到2.1亿,可见这个话题的热度。
39岁正属“当打之年”,为何会住进养老院呢?这位古先生说,事情要从年的一天说起,当天,自己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双膝当时就失去了知觉。经过检查,古先生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于是,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医院的住院病房中度过,因为古先生的父母早年患癌离世,古先生又是单身,只得请了一名护工照料自己。年下半年,经过治疗后,古先生逐渐可以自主在平路上慢慢行走,出院回家古先生犯了难,家中无人,万一再次摔倒怎么办?古先生的姨妈建议,可以入住好一点的养老院调养至康复。古先生说,自己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时惊呆了,内心非常抗拒,“我还算是年轻人,怎么可能去过养老生活?”但最终,古先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又经过反复考虑后,终于在年年末,入住进了这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暂时开启“养老生活”。古先生说,此前长达一年的住院治疗,又加上因病失去了原本的工作,自己一度内心变得很自闭,甚至以为自己住进养老院后会变得更加自闭。但入住后,古先生很快找到了快乐源泉,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性格活跃,还会和婆婆爷爷们一起在公共活动区看一会电视剧,“房间也有电视,但一起看才热闹,有着很多精彩故事可以分享。“养老生活”朝6晚9,古先生说,生病以前,自己经常上夜班,作息毫无规律,有时候早上才睡,一旦忙起来了,吃饭也没得准点。但住进养老院后,古先生每天早上6点起床,跟随着养老院里的老人们,规律地进行一日三餐,到了晚上9点便准时关灯睡觉,“吃得好睡得好心头没压力,我比起住院那阵胖了一圈。”对于这条新闻,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不已。有人称,“程序员还是牛逼,39岁就赚够了住养老院的钱。”还有人说:“一般人做不到,估计不差钱,差钱的滑膜炎也得上班。”
其实不管什么职业,对于近40岁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分水岭,健康状况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待遇收入也在走下坡路,不仅这些,失业风险也越来越高,像这位古先生,因病失去工作的并不在少数,人到中年,崩溃无声。
90后开始考察养老院了养老本质就是花钱,是场”弹尽粮绝“的硬仗,手里有一笔钱才能心不慌!
长寿是每个人都期望的好事,但长寿没钱花就悲剧了。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已是世界第一,规模也是世界第一,未来的养老风险,是我们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养老越早准备越轻松,有人说,30岁就规划养老,太早了吧?但事实是,30岁还不考虑养老,你就out了!“银发浪潮”、“一床难求”、“未富先老”、“老无所依”……当人口老龄化浪潮引发的担忧铺天盖地袭来,你还能淡定吗?去年国庆期间,第一批90后已经去考察养老院了的话题也曾引起了热议,根据《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显然,90后在养老观念上越来越独立了。其实,养老就应该尽早准备,提早规划。不止90后,00后们都可以提早规划起来。一间条件理想的养老院,门槛有多高?去年国庆假期,90后小丹做了一番考察,答案是“一套北京房子首付的价格”。她的考察标的,是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首厚康健·友谊养老社区”,采用“押金+月金”模式。会员押金一次性缴纳,万元起步,最高万元,此外,每个月还需要缴纳-元的租金以及元的餐费。
高档养老院的门槛是金钱,中低端养老院的门槛是时间。光大证券此前出过一份养老报告,里面提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全院只有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每年轮候只能入住几十位,光是轮候入驻就得排队几年。
一句话总结就是:贵的住不起,便宜的等不起,你说心塞不!
多少钱可以体面养老那么养老究竟需要花多少钱?20年前认为10万就足够养老,10年前会变成30万才足够养老,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过了百万,而体面养老需要万!
来自《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75.9%的95后认为自己养老需要50万以上的费用,其中,51.77%的人认为养老费用会超过万,而31.03%的人养老费用更是在万以上!
现实中所需的养老金大约是多少呢?根据最权威的计算方法假设今年30岁,60岁退休,预期寿命85岁;现在每月生活支出元(即6万/年),希望退休后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
不考虑通货膨胀:需准备万
考虑3%通货膨胀:需准备万
考虑5%通货膨胀:需准备万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机构的测算结果,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认为每人至少的养老现金储蓄为.2万,两个老人就需要近万,甚至更多。
是不是有点吓人,所以,想在晚年依然“有钱花”,生活水平不改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负担不起!
商业养老保险必不可少自年5月,我国已经建立起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制——国家基本养老制度、企业补充养老制度,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通俗来说,养老这件事,国家负担一部分、企业负担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
因此,想要高品质的退休生活,就要从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险做补充。用年金险规划未来的退休养老,就是在补足第三支柱。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避免“人还活着,钱没了”的现象。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尽快建立全民养老专属账户,银保监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表示:“商业养老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群众老有所养的重要手段。”
商业保险养老是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荐的一种养老模式,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的会上,特意提到了商业养老保险。
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
相对于其他方式,商业养老保险有着无可取代的好处。活得越久,领得越多,生活品质还有保障,让人完全不必担心老无所依和拖累子女的问题!
而年金保险的特性,正好解决养老金的准备问题:
一、强制储蓄。请认清一个现实:普通人靠自己几乎不可能存下钱。年金险的强制储蓄功能,正好解决这个人性中的弱点。
二、锁定利率。疫情影响,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年金险都有保底利率,锁定利率,穿越“经济周期”。
三、本金安全。当今社会,诱惑何其多!不是暴雷,就是跑路,又或者是非法集资。保险合同条款明确载明,受到法律保护,本金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心。
四、复利增值。保险公司销售的年金保险都配有“万能账户”,万能账户的特性是日计息月复利。随着时间的拉长,复利定会有“奇迹”。
年轻时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到了老的时候我们没有力气、没有能力、没有办法。年轻苦不怕,怕的是老来苦,老来凄惨。
所以,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吧,所以,年轻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每个月哪怕存元,元、元;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应酬,我们省下来,放到养老的储备里面;然后1年、5年、30年日积月累下来,也会变成一笔财富,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综合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与本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