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规范化核素治疗病房正式

文章来源:膝滑膜炎   发布时间:2021-2-25 12:57:13   点击数:
 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

核医学应用核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现阶段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临床上对住院进行规范化核素治疗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的短缺成为限制核素治疗规范开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医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设备及机电工程等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佛山地区率先完成核素治疗专用病房的规划及建设,成为佛山市医疗系统首家拥有核素治医院。

年10月28日早上8点,我院在一号楼二楼核医学科病区举行揭牌仪式。刘永耀党委书记、陈国强院长等院领导为核医学科揭牌,职能科室负责人以及核医学科全体人员参加揭牌仪式,核医学科主任冯彦林主持仪式。

陈国强院长对病区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在建院周年院庆即将来临之际,核医学科病区揭牌是我院学科建设的大喜事。病区中的5张床位,耗时5年的时间去建成,说明此病区的防护要求严格,建造过程非常困难。全体学科医护人员和工程科建造者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立了我市首个核素治疗病区,此建设实在来之不易。新的病区不仅仅完善学科治疗手段,也促使我院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中的短板,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真正落实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解决我们医疗服务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具体实践。希望今后核医学科在冯主任的带领下,继续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继续不断有新的举措、有新的突破、有新的创造,为学科的发展、为医院的建设、为老百姓的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永耀书记表示,一个学科强不强,不在于有多少张床位,而是关键在于有一个学科带头人带领成员走在前列。过去,核医学科人员从三两个人到现在几十个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医院一起成长。在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单”中,我院国家监测指标等级评为A+,排名全国第34位,广东省第2名。核医医院的一份子,也为此优异成绩付出了许多辛勤汗水。希望学科全体人员继续发扬不怕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突破治疗瓶颈,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患者和临床提供优质、快捷、完善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国内及省内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数量还远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其中以甲状腺癌术后-碘治疗需求最为迫切,许多患者因为病房限制不得已推迟治疗,且预约周期较长。此外,其他多种肿瘤(如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核素治疗亦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如-L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LuDOTATATE)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靶向内照射治疗,目前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由此可见,建设核素专用防护病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院核素专用防护病房的建成填补了佛山市医疗发展的空白,病房规模整体位于广东省前列。目前,核医学科设备齐全、人员完备,诊断水平及诊疗人次位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学科带头人冯彦林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规模、水平及各项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科室于年被评为佛山市“十二五”医学特色专科,年被评为佛山市“十三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冯彦林教授年获佛山市政府授予首届“佛山名医”荣誉称号。科室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各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承担省部级各项课题10余项。科室目前有医、技、护专业技术人员近3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共9人。年核医学科治疗门诊服务患者超过人次,影像诊断及功能检测服务患者超过5万人次。

目前,核医学科门诊治疗项目主要开展有甲亢核素治疗专科门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89-锶治疗、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磷32治疗血友病关节滑膜炎、“云克”治疗等相关治疗项目;此外科室于年取得佛山市骨质疏松诊疗协作基地资格,门诊开展骨质疏松规范化治疗多年,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核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科室拥有大型医疗设备PET/CT显像仪1台,SPECT/CT1台,双探头SPECT1台,高端骨密度仪2台,甲测仪1台,总价值余万元,能完成绝大部分核医学相关分子影像检查项目及功能测定。主要临床应用有:

1.功能检测:用于肺功能、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肾功能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

2.肿瘤定性、定位诊断,肿瘤病变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效的评估,肿瘤治疗方案的临床确定。

3.多脏器功能及代谢的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无创性诊断、心脏血管再通术的评估、心肌炎的无创性诊断及治疗疗效的评估;脑功能及缺血的诊断、癫痫灶的定位诊断、脑退行性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的全面无创性评估;肺功能及栓塞的诊断等。

专家介绍

冯彦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医院核医学科、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

医院及美国LOYOLAUniversityMedicalCenter进修学习。

科研成果:近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专项、教育部、吴阶平基金会、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厅课题、佛山市科技局等10余项科研课题立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3等奖各一项,获得佛山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共计12项。在SCI及中华等核心期刊共发表本专业科技论文3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5部。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组委员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

佛山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ISCD中国专家组成员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肿瘤防治研究》、《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等杂志编委。

《中国核医学医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mlm.com/jbzl/1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